1. 稱薪而爨/稱柴而爨
-秤剛夠分量的柴薪煮飯。形容人斤斤計較,節儉吝嗇。
淮南子‧泰族:「稱薪而爨,數米而炊,可以治小,而未可治大也。」
-爨ㄘㄨㄢˋ
【動】以火燒煮食物。左傳‧宣公十五年:「易子而食,析骸以爨。」
【名】(1) 爐灶。周禮‧天官‧亨人:「職外內饔之爨亨煮,辦膳羞之物。」
(2)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。分布於今雲南省東部地區。
(3) 一種宋代雜劇或金代院本中某些簡短表演的名稱。如:「講百花爨」﹑「文房四寶爨」。
2. 矯俗干名
-矯,違背。干,求。全句是說故意違背世俗以求取名聲。
(司馬光)訓儉示康:「亦不敢服垢弊,以矯俗干名。」
3. 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
-蹊,小路。全句指桃樹、李樹不會說話,但因其花朵美豔,果實可口,人們紛紛去摘取,於是便在樹下踩出一條路來。比喻為人真誠篤實,自然能感召人心。
史記‧卷一○九‧李將軍傳‧太史公曰:「李將軍悛悛如鄙人,口不能道辭。及死之日,天下知與不知,皆為盡哀。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?諺曰:『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』此言雖小,可以諭大也。」
4. 十目所視,十手所指
-比喻一個人的言行,均受到眾人的監視注意,不可不慎。
禮記‧大學:「十目所視,十手所指,其嚴乎!」
5. 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
-經常用來說明對學生要嚴格要求,先讓學生積極思考,再進行適時啟發。
論語:「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;舉一隅,不以三隅反;則不復也。」
6. 月暈而風,礎潤而雨
-比喻從某些徵兆可以推知將會發生的事情。
(蘇洵)辨奸論:「月暈而風,礎潤而雨,人人知之。」
7. 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。
8. 上無片瓦遮身,下午立錐之地
-形容極為貧苦,連容身之地都沒有。
9. 黃鐘毀棄,瓦釜雷鳴
-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卻遭到毀壞拋棄。後比喻賢才不被重用。
楚辭‧屈原‧卜居:「黃鐘毀棄,瓦釜雷鳴。讒人高張,賢士無名。」
10. 燕雀安知鴻鵠志
-比喻庸俗者無法理解志向遠大者的抱負。
三國演義‧第四回:「『燕雀安知鴻鵠志哉!』汝既拏住我,便當解去請賞,何必多問!」
11. 稱觴上壽/奉觴上壽
-捧著酒杯來祝壽,以示對壽老的尊崇。
- Jul 10 Thu 2008 22:43
每日一長進(二)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